時間飛快,轉眼間三年就過去了(正確來說是三年半)。
買了這房子之後,三年後房價只有升沒有降,附近同等房型開價很恐怖,
實價也去查了一下之後買的都只有變的更貴,(2011-2012,2013年之後找不太到資料)
雖然我也讀過很多買房的書。但住下來之後發現,還是自己住比較有感覺哪裡更要注意,
以下就讓我一一道出住了三年後發現的小地方
1. 排 水 管
排水管的問題常是二手中古大樓最常見的問題。
想避免到排水管問題的話盡量避免買較底下的樓層。
社區有沒有定期疏通公共水管?偌沒有低樓層的住戶可能會倒灌淹水= =".....
這就是為什麼長輩說不要買二樓,二樓常發生這樣的問題。倒灌就算了
還會噴屎整個就臭氣沖天。
(雖然我家不是低樓層,但是我得固定時間買威猛先生來保養水管保持暢通)
2. 管 委 會
社區的戶數太少,管委會沒油水就會變的很多事情就愛處理不處理的,好的管委會很重要。
若購買戶數少的社區就要更注意細節和鄰居,避免問題來了,管委會不處理落得自己處理的時候會比較好處理一點。
我們社區而言就是共有區域出問題都會維修注意,在細節一點的話就沒有那麼多經費可以使用了。
3. 鄰 居 素 質
看屋的時候可以觀察鄰居在公共區域擺放東西的狀況,有無異味等等。
若是那種門口給你放一堆東西還擺超多,那就要注意了。
也可觀察鄰居在門口放些什麼大概可以猜到家中成員。
若是不放在門口的只能說是個好鄰居阿(當然不能一蓋而論,只是第一印象)
若是去看屋看個兩三次都給你看到一些小流氓什麼的在附近晃,就要多考慮,有時候出入複雜也很麻煩。
4. 觀 察 頂 樓
既然來看房了就要順便看一下頂樓狀況。Why?
有些房子排水做的好,有些排水做不好,頂樓狀況可以略知一二。
接近頂樓的樓層牆壁的狀況。頂樓地板的狀況。最好在下雨天過後去看頂樓。
有些排水好的頂樓少有積水問題,房子的年限就可以延長些。
排不去的水長期下來滲進房屋結構中造成房屋年限下降。
以我們社區來說,就有一邊的建物排水不良,然後又無法安裝排水管排水,這就很令人困擾。(雖然不是我住的這棟)
5. 浴 室 沒 對 外 窗
我買的物件有遇到這樣的問題,剛開始就只能放除濕機除濕,但黴菌長的飛快,每個月我都得大大打掃一次去除霉菌。
現在學聰明了,在浴室內加裝電風扇,就大大改善這問題,但這是因為我家浴室夠大,要是看房碰到浴室小又沒對外窗最好有心理準備要一直掃廁所,
要不然就學會點滿你對黴菌視而不見的技能。
6. 馬 路 邊 的 物 件
原本以為應該會超吵,原因出在於我是買在樓下就有紅綠燈的馬路邊,但由於是五樓,
其實吵雜的時間只有固定上下班時段(早上七點至九點,下午五點到七點)車流比較多,但多數時候也還好。
現代人不會沒事給你一直按喇叭,但車子起步聲那個低頻聲音聽的蠻清楚的。
不過我家這假日完全沒什麼車,假日超安靜可以一睡到中午。
基本上生活真的沒什麼影響到。對了,我家還沒有安裝氣密窗歐~就一般窗戶。
7. 浴 缸
上面說到浴室通風問題,另外一點也是會遇到的就是浴缸,用久了的浴缸(約十五年後)會因材質變的薄,開始有了裂痕。
剛開始可以補,但越來越久會發現,洞只會越補越大,有些屋子在浴缸下面並沒有做防水,
導致於你的破洞有可能造成樓下滲水,問題就很麻煩,所以,以我的個性就是早點把這麻煩事情解決,以後也不會有衍生的問題,
若中古屋原本就有附帶浴缸,那要規劃一筆未來的拆除費用。
拆除+清運+補磁磚做防水+檔水石約快兩萬。會根據不同大小的浴室有不同的費用。
當然你要找好的工班來幫忙做,免的防水沒做好樓下漏更大。
後面補充一下,因為後來因為要換房有實際去看房。
發現原來我們社區其實算是不錯的社區,再去找房我又補足了很多經驗。
都是之前第一次買房沒注意到的地方。之後有機會再來寫分享好了~
留言列表